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返回首页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科学防癌,健康生活

来源: 医院宣传科  时间: 2025-04-21 点击人次: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每年的4 月 15 日至 21 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这一活动自 1995 年由中国抗癌协会倡导发起,至今已成为提高全民防癌意识、普及抗癌知识的重要契机。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 “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旨在强调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预防和控制癌症,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癌症可防可治,科学认知是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3 的癌症能通过预防避免,1/3 的癌症早期发现可治愈,1/3 的癌症能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很多人 “谈癌色变”,其实是对癌症缺乏科学认知。癌症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外源性致癌因素如化学物质(如甲醛、黄曲霉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细菌)、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熬夜)以及癌前疾病史;内源性促癌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营养因素、心理与社会因素等,长期共同作用才可能诱发癌症。
   以肺癌为例,长期吸烟、接触厨房油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等,都是肺癌的高危因素。若一位老烟民,每天吸烟 20 支以上,烟龄超 30 年,同时又长期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烹饪,接触大量油烟,那他患肺癌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改变生活方式,远离致癌风险
 
   健康饮食是防癌基石。日常应多摄入新鲜蔬果、全谷物,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像西兰花、胡萝卜、苹果等,堪称“防癌小能手”。同时,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腌制、烧烤、霉变食物易产生致癌物,要尽量少吃;避免过量饮酒,酒精是口腔癌、肝癌等多种癌症的帮凶。厨房烹饪时,也要警惕油烟危害,及时开启抽油烟机,保障厨房空气流通。
   运动是身体的 “抗癌卫士”。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提升免疫力,还能帮助维持健康体重,降低肥胖相关癌症风险,像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工作学习之余,少坐多站,别让久坐成为健康 “杀手”。
   吸烟是癌症的 “头号元凶”,与肺癌、喉癌等 20 余种癌症紧密相关。戒烟,无论何时开始都不晚,不仅保护自身,也让身边人免受二手烟、三手烟危害,降低家人患癌风险。
   情绪与健康息息相关,长期压力、抑郁会削弱免疫力,给癌细胞可乘之机。学会释放压力,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定期进行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为身体筑牢心理防线。
 
规范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癌症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治疗等,目前多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疗。患者确诊后,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遵循专业医生建议,接受规范化诊疗,切不可有病乱投医。治疗后,定期复查,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癌症虽可怕,但只要我们树立科学防癌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进行防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科学武装自己,向癌症宣战,拥抱健康生活。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