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走到终点,我们如何说再见?
来源: 医院宣传科 时间: 2025-05-01 点击人次: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2025年4月下旬的一天,章丘区人民医院放疗科迎来了两位特殊访客——患者张奶奶(化姓)的子女。他们臂戴孝章,手捧一面写有“贴心的守护 优质的服务”的锦旗缓缓走进护士站。“妈妈走得很安详,很平静,没有痛苦,感谢您们一直以来对老人家的关心与照护,我代母亲向您们表示谢谢!” 儿子红着眼眶的致谢,牵出一段关于生命最后一程温暖守护的故事……

抉择:从 “全力治疗” 到 “尊严谢幕”
故事始于 2025 年 3 月。患者张奶奶因结肠癌多发转移入住区人民医院东院区放疗科。历经 4 年抗癌治疗,老人身体已不堪重负,家属在继续治疗与减轻痛苦间陷入两难。患者家属辗转多家医院,最终把这份信任交付给放疗科。放疗科主任朱宪军团队评估后提出安宁疗护方案,目标是让老人家在余下时光里,远离疼痛,感受温暖,与家人好好告别。
在安宁疗护病房,暖色调碎花床品、窗台的绿萝、可折叠的沙发床,让空间充满家的温馨。当护士推着张奶奶走进病房,老人疲惫的脸上露出笑意,嘴里喃喃地说着:“我喜欢这里”。责任护士仲杰回忆道:“第一次见张奶奶时,她瘦弱的身躯蜷缩轮椅上,呼吸音粗,精神差,贫血貌。评估显示癌痛评分为7分重度疼痛,食欲较差,每天连少量米汤都喝不上。更让人心疼的是,她眼神里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
针对老人的情况,医护团队为其制定精准方案,通过滴定式给药控制疼痛,配合中医耳穴压豆缓解不适,静脉补充营养液,指导家属准备高蛋白餐食,每日耐心喂服。在每周周二、四、日针对安宁疗护患者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之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心声中,医护人员了解到老人最牵挂的是远在外地的孙女,便主动协调家属促成孙女每周返乡陪伴。当祖孙俩握着手诉说往事时,老人眼中对死亡的恐惧渐渐化作温暖的泪光。陪伴在身边的亲人、窗外校园的欢声笑语、护士站精心饲养的鹦鹉鱼,构成了她眼中最安心的风景。
告别:让生命在爱与尊重中自然归程
然而,老人的病情还是不可逆转地恶化了。
这天清晨,老人意识逐渐模糊。护士在床头播放她喜爱的佛经,子女、孙辈围坐身旁,轻轻握住她的手低语:“我们都在。” 根据老人遗愿,医护人员未进行有创抢救,而是静立床旁行注目礼,协助家属为老人擦拭身体、梳理白发、换上寿衣。“没有插管的挣扎,妈妈是在我们的注视下睡着的,嘴角是微微上扬的。” 女儿哽咽道,“这样的告别,让我们感受到她被尊重、被爱着。”
“安宁疗护不是放弃,而是用医学、心理、社会支持的综合手段,让生命末期的每一刻都有尊严。” 放疗科护士长胡玉晴说,“2025 年,区人民医院放疗科将安宁疗护作为重点项目以来,已陪伴 11 位患者走完生命最后一程。从精准的疼痛管理到心灵慰藉,从温馨的环境营造到家属哀伤辅导,团队始终坚信——生命的长度或许有限,但尊严与温度可以无限延伸。”
如今,张奶奶住过病房的绿萝依旧生机勃勃,锦旗上的致谢是家属的心意,更是医院安宁疗护团队的初心写照。如何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少一些痛苦、多一份尊严?章丘区人民医院放疗科用安宁疗护给出了答案——以医学为盾,以人文为灯,守护生命最后的温暖。
供稿:放疗科
编辑:王芳
审核:秦慧聪